團體揭劏房兒童欠遊玩及學習空間 抑鬱焦慮風險比一般家庭高

住屋問題困擾港人,樓價高、租金貴,公屋供不應求,令不少基層巿民上樓無望,被迫長年租住劏房等不適切居所。都會大學與社區組織協會早前就劏房環境對兒童影響做研究,發現劏房狹窄、擠迫及嘈雜的居住環境,對兒童的心理健康、學業表現及日常生活構成負面影響。研究發現,約四成受訪家庭的劏房學童認為家中缺乏學習空間和遊玩空間,其抑鬱、焦慮及壓力指數亦明顯較一般家庭高。

▍ 部分學童家中缺空間須臥床做功課

團隊首階段於前年6月至去年8月期間問卷訪問了1,032名小四至小六學生,發現43.9%劏房學童認為缺乏遊玩空間;42%認為擠迫程度嚴重;39.1%認為家中缺乏學習空間;19%認為家中噪音嚴重。團隊與54名兒童所作的深度訪談反映,兒童學習和活動多在睡床上或餐桌進行,所需物資亦須經常移動或丟棄,活動選擇極為有限。

研究顯示,認為家中缺乏遊玩空間的兒童,抑鬱、焦慮及壓力指數較有足夠空間者分別高出16%、9%及10%,情緒及行為問題出現率亦高40%及10%。另外,認為家中缺乏學習空間的兒童,其抑鬱、焦慮及壓力指數,亦較其他兒童高出11%、4.5%及4.6%;整體生活滿意度則低15%。

▍ 空間不足損注意力 自我調節表現佳

至於學業方面,缺乏學習空間的學童中文和數學科獲A或B級比例低於有足夠空間學童。團隊亦為160名兒童做認知能力行為實驗,結果顯示兒童對空間不足的主觀感受會影響語言記憶及注意力,但缺乏學習空間的學童在自制力測試表現反而較佳,反映其可能因環境所迫而發展出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。

研究團隊建議政府深入檢視劏房學童成長需要,如直接資助清貧學生購買電腦及網絡設備,並豁免低收入家庭兒童使用政府康體設施及參與康樂活動的費用,以增加居於劏房等清貧學童參與課外活動及康樂活動的機會。

文:Karina

Previous
Previous

後巷都可以有團契──無家者在黃雨下撐起雨傘堅持聽道

Next
Next

大角咀「臨時遊樂場」二手木家具製作玩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