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體辦介入街頭性騷擾工作坊 提倡「旁觀者介入」
遇到性騷擾怎麼辦?有團體早前舉辦介入街頭性騷擾工作坊,期望鼓勵大眾在目擊或親身經歷街頭性騷擾時安全地出手制止,或可避免更多人涉嫌受害。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督導主任鄭楚華指出,性騷擾會剝奪受害者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,長期累積這些身心創傷,容易造成憂鬱、失眠、焦慮,甚至社交退縮等問題:「這就是我們必須挺身而出的原因,對抗這種影響所有人的錯誤行為。」
▍不是只有「身體碰觸」才叫性騷擾
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與商業品牌合作,透過「Stand Up」活動,鼓勵大眾共同對抗街頭騷擾。女青服務主任李紫芸分享就讀中學時,放學途中遇上「露體狂」的經歷,「當時是夏天但那男人穿著一件羽絨外套,突然他將整件外套打開,當下我表現得很冷靜,但其實長大才意識到當時遇上性騷擾。」
「性騷擾有時候不是直接觸碰,而是以更微妙的方式讓人感到不舒服。」李紫芸表示,最常見的街頭性騷擾是「某人不必要地站得離你很近」、「凝視」等。性騷擾事件通常來得太突然,多數受害者會受到驚嚇,不少受害者當場無法反應過來,「當下我腦筋真的一片空白…」、「事情發生得太快,我根本來不及反應…」她嘆言,「感到極度不安,卻無法判斷是否構成性騷擾,這些模糊、難以啟齒的經驗,正是受害者面對的困境,這就是我們必須挺身而出的原因。」
▍如何成為性騷擾受害者的支持者
「當有壞事發生時,其實我們真的要挺身而出,守望相助,我們一個細小的行動可以有很大的改變。」鄭楚華指出,性騷擾其實比想像中常見,可能是性別歧視的言語、黃色笑話、不舒服的肢體碰觸,甚至是利用權力進行性暗示或脅逼親密關係。多數受害者會因怕報復或被貼標籤而選擇忍耐,這時「旁觀者」能不能挺身而出,就變得很關鍵。
旁觀者主動介入是否代表要上前制止不當行為?是否會有危險?鄭楚華建議,若遇到受害人在街上遭受性騷擾,切勿袖手旁觀,可緊記5個「D」──分散注意(Distract),例如與性騷擾者攀談或以其他方式分散其注意;尋求支援(Delegate),向有權力的人士求助,如保安、店舖經理等;記錄證據(Document),進行錄影記錄事發經過;推遲行動(Delay),事件結束後慰問被騷擾者;直接介入(Direct),先評估人身安全,並以堅定語氣大聲指斥性騷擾事件。
文:Kar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