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內容

Skip to Videos
  • 袁天佑牧師:【以和為貴】| 聖經中的和平
    • 02/07/2023

    袁天佑牧師:【以和為貴】| 聖經中的和平

    較早前,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出席一個戒毒中心重置的祝福典禮時,他透露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,曾感到迷茫和軟弱,幸獲中心的總監,一位牧師為他禱告,開解他,令他幾乎想領受洗禮,他亦表示喜歡「以和為貴」。

    對於反修例運動,政府形容為「黑暴」。個人並不同意以暴力去表達反對修例的意見。但我也不能不問:「運動開始時是平和的,但為甚麼後來產生暴力呢?」假若時任特首能有智慧,在100萬,200萬人遊行抗議下撤回修例,而不是拖拉了幾個月,才從「暫緩」、「壽終正寢」,最終撤回,相信事件不會變成如此。

    我非常同意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早前所建議的:「以慈悲寬宏方法處理較輕罪行,須讓大家擁抱希望。」

    7月1日,是香港回歸26年的日子,我同意社會應向前看,要為香港求平安。但特首又警告市民,不要騎劫7.1的慶祝,甚至「營造咗啲不良風氣」。特首又這樣說:「不犯法不代表不破壞國安。」犯法當然是破壞國安,連不犯法也不代表不破壞國安。犯法與不犯法都會破壞國安,都有可能入罪,那麼是否叫小市民提心吊膽的生活?

    我也喜歡「以和為貴」,但聖經中的「和」,「和平」、「平安」,不是一種和稀泥的事,更不是只得一種意見。「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,公義與和平彼此相親。」(詩85:10)

    #說道

    袁天佑牧師:【以和為貴】

  • 袁天佑牧師:這幾天特別的日子 |  5月35日
    • 04/06/2023

    袁天佑牧師:這幾天特別的日子 | 5月35日

    個人相信,由5月29日至5月35日,這幾天都會是很平靜的日子。不過沒有維園寧靜的燭光,卻換來市集的吵鬧!

    日前參加了一間教會所舉辦的「上主在聆聽」祈禱會。今年中年信徒少了,反見一些30來歲的青成年參加。

    54、535……已不只是中國內地人的經歷。香港人,特別是年青一輩在過去幾年間也經歷類似的事。追求民主、人權和自由的訴求被打壓,不少參與者,特別是年青人,因而被坐牢,被逼逃亡,在外地成為政治難民,中年為下一代的教育也無奈的離開。

    因追求民主、人權和自由所帶來的苦難,成為了在中國內地、活在香港和所有離散的中國人共同的經驗。

    雖沒有公開集會,大家一齊來參與祈禱會,將大家內心的創傷帶到上主面前,上主在聆聽!

    祈禱可以改變現況嗎?祈禱有用嗎?基督徒對禱告的觀念並不是有求必應,我看到有幾個重要的意義。……

  • 袁天佑牧師:不要只活在荒謬中 |  死屍死時四十四
    • 07/05/2023

    袁天佑牧師:不要只活在荒謬中 | 死屍死時四十四

    過去一年我較多走進電影院看電影,並不是因為有長者門票,而是因為有些電影,除了讓你開心,讓你有共鳴外,還帶來生命的反思。

    電影《死屍死時四十四》中有幾次出現這句說話:「香港人買香港樓,我們知道是荒謬,地產商也知道是荒謬,地產商也知道我們知道是荒謬,連我們也知道地產商知道我們知道是荒謬,你說是不是很荒謬呢?」

    究竟博命賺錢供樓,做樓奴,四十四歲就要買樓被捆綁著,是否荒謬?是否已變成死屍呢?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。不過,除了這荒謬事外,其實大家都不自覺的活出另一種荒謬。共住在同一大廈內,大家不知道大廈管理員姓甚名誰。同住一層樓,大家互不相干,這是香港的常態。

    電影的結局,沒有指出我們可以解決樓奴的問題,但彼此間能復和齊心,大家就能開心的生活,連小女孩也可以將心愛的公仔也能送給死屍,那份純真和善良,都是對我們的提醒和鼓勵。

    今天我們都是生活在荒謬和謊言的社會之中。有些荒謬和謊言,我們無法躲避,不能抗拒,只有接受。完善的社會制度,已成為事實;為家人安居,成為樓奴也得接受。但我們不應只是生活在荒謬和謊言之中,有些荒謬的事情,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,我們可以糾正。就如珍愛身邊的人,關懷鄰舍,持守公義,尋找真相等,都是我們可以去改變和應做的事。

    袁天佑牧師:【不要只活在荒謬中】

  • 【說道】袁天佑牧師:基督復活帶來生命的逾越
    • 22/04/2023

    【說道】袁天佑牧師:基督復活帶來生命的逾越

    上星期日(4月9日)是「基督復活主日」,全世界的信徒都會帶着歡欣快樂的心守這主日。但這主日過後又怎樣呢?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,我們每天每主日的生活都會復常,與早前大齋期不一樣,再沒有甚麼特別的活動或是特別的崇拜儀節。但值得去問的,在復常生活中,有沒有甚麼是與基督復活所帶來的生命的改變有關的呢?

    從基督復活主日至聖靈降臨節主日,有50天的時間,西方教會稱之為「復活節期」。大約在第四世紀,節期中有「升天日」的紀念。所以亦有教會以「復活節期」為40天,在復活期後的那個星期四定為「升天日」,隨後的主日為「希望主日」(Expectation Sunday),強調信徒等候、期待基督應許的保惠師——聖靈的來到,也期待主的再來。

    不論是40或50日的節期,古代教會團體,稱這節期為「逾越節期」(paschal),從希伯來文pesah而來。這個字有「釋放」、「逾越」、「跨越」、「超越」等之意。

    新約的逾越,是因耶穌從死人中復活,使人有新的盼望。過去與上主隔絕的生命,今天可以有緊密的關係。雖然人仍要面對死亡,但人能有復活的盼望。不單是將來的復活,也是在世生命的逾越,日日的更新。

    【說道】袁天佑牧師:基督復活帶來生命的逾越

  • 袁天佑牧師:荒謬時代,求主憐憫 |  蔡天鳳碎屍案
    • 05/03/2023

    袁天佑牧師:荒謬時代,求主憐憫 | 蔡天鳳碎屍案

    最近,在網絡上看到一篇短文,題目是「香港病了」。內容主要是談及近日轟動全港,甚至外國新聞也有報道的「碎屍案」。作者認為香港病了,是因為大家好像缺少了對受害者憐憫之心。

    香港是否真的病了?一件令人髮指的兇殺案,為甚麼這麼多人只是食花生談論?其實這也怪不得人,個人相信談論案件的人中,不全都是對受害者沒有憐憫之心,只是案件複雜,未敢斷言,所以才食花生那樣談談一些案件外的事。

    當然指香港病了,也是沒有錯的。今天的社會,在一個應該伸張公義和尋找真相的地方,我們卻常看到為要將案件成功定罪,一句「香港獨立書店」也被聯想到與「香港獨立」有關。被告能得著「公平嘅審訊」只是電影中的神話。

    想到這裡,想起了耶穌曾為他的時代和身處的地方發出這樣的嘆息:「我該用甚麼來比這世代呢?這正像孩童坐在街上向同伴呼喊:『我們為你們吹笛,你們不跳舞;我們唱哀歌,你們不捶胸。』」(太11:16-17,《和合本修訂版》)耶穌嘆息那世代的荒謬。

    這幾個星期,正好是教會所定的「大齋節期」,節期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多作省察的功課,為自己的罪真誠認罪悔改,也操練多點約束自己的言行。我們可以談論案件的發生,但更應該從所發生的事,提醒自己要儆醒!

    袁天佑牧師:【荒謬時代,求主憐憫】

  • 袁天佑牧師:上帝沒有打盹│兼談《一人婚禮》與《毒舌大狀》
    • 03/02/2023

    袁天佑牧師:上帝沒有打盹│兼談《一人婚禮》與《毒舌大狀》

    在疫情放鬆後的今天,大家臉上自然都多了笑容,但表面的笑容仍掩不住內心的悲情,因為我們仍活在一個充滿著陰霾的都市中。朋友的離開,社會制度的改變,不義的事的存在;也有不少信徒對教會失去信心,覺得教會在社會不安時仍只會說「平安、平安」、自我審查、不敢多言。總而言之,雖然不能說「everything is wrong」, 但「something is wrong」。

    有一次共聚吃飯時,有信徒問我:「今天我們可作甚麼呢?」我想了一會,便回答他們:「繼續持守信仰的核心價值!」我又送了羅馬書十二章9-21節的經文給他們,在此也想送給大家。

    新年假期,大家除了拜年外,相信不少人都會走到戲院中看電影。不論是《一人婚禮》或是《毒舌大狀》,電影內容都反映出對美善的追求。前者從謊言中去尋找真實的我,後者更是今天香港人所期望的,司法能彰顯公義。

    「天有眼」,是《毒舌大狀》的結語,其實這也是我們的信念。上帝看顧人,看顧微塵,也是掌管香港的主宰。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在這個充滿陰霾的城市中,彼此勉勵提醒,一同持守我們信仰的核心,存著盼望,追求美善和關愛鄰舍呢?

  • 袁天佑牧師:窄路微塵,上主顧念│觀後感
    • 01/01/2023

    袁天佑牧師:窄路微塵,上主顧念│觀後感

    人在生活中會遇有困苦,人也會面對仇敵的攻擊,更有強權不義的事的發生。人生面對種種的困苦,會感到無奈,也感到無力。但詩篇的詩人就是要告訴人,上帝不單是創造和有能力的上帝,他也是眷顧人的上帝。

    電影《窄路微塵》透過男主角窄哥講了兩句說話,值得我們深思。其中一句是「我們都是一粒塵,或者上天看不見,不過沒關係,我們看得見彼此就好。」人生活在困境中時,常覺得上天沉默,看不見我們。但正如詩人所說的,「上帝顧念他們」。

    上帝對人的眷顧,往往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關懷,彼此扶持照顧,在默默中去看顧困苦的人。

    新的一年,我們不知會是明是暗,再加上我們都只是窄路中的微塵,但願我們能存感恩和良善,如常生活,因為上帝顧念我們。在窄路中遇到有困苦的人,讓我們也能如聖經所說的,「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」(來十24)

  • 袁天佑牧師:【將臨的盼望】| #白紙運動 #江澤民逝世 #將臨期
    • 05/12/2022

    袁天佑牧師:【將臨的盼望】| #白紙運動 #江澤民逝世 #將臨期

    上星期,在中國內地發生了兩件大事。一是內地不同地區,特別是在大學校園內,有市民高舉白紙,抗議內地對疫情的封區嚴控,更造成11月24日烏魯木齊一場大火,居民因被困而被火燒死。這幾天也聽聞不少地區亦已解封,檢疫措施也放緩執行。個人只是擔心,日後會否有秋後算帳,對發起事端的人予以打壓呢?

    另一大事,就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逝世。無獨有偶,年中時英女皇也離世,而他們都是同年出生,亦於今年同年離世。執政者若能體恤民心,還能贏得人民愛戴,建立和平的社會氣氛。若以權力壓制,雖有一時的平靜,但民心抱怨,只會造成社會長期的不穩。

    人對自身的權利訴求的表達,不能長期受到壓抑。此外,人對公義和和平的追求,是普世的價值,更是聖經中所描述新天新地的景象。近年來不少教會也看重將臨節期的意義,其中除了渴望等待耶穌基督的再臨,也是期望這新天新地能臨在大地。

    #說道
    袁天佑牧師:【將臨的盼望】

  • 《正義迴廊》觀後感│袁天佑牧師:《正義》在迴廊中徘徊,《立場》能否再度擁抱她?
    • 14/11/2022

    《正義迴廊》觀後感│袁天佑牧師:《正義》在迴廊中徘徊,《立場》能否再度擁抱她?

    正當《正義迴廊》在電影院放映時,《立場新聞》被控串謀煽動案也正式開審。

    《正義迴廊》劇情擺脫了過去法庭戲的喧鬧和謀殺案的血腥,引導觀眾進入一場思考的遊戲──法庭是否能彰顯正義和找出真相的地方?這幾年,人若留意法庭新聞,都會發出上述的問句,所以這齣電影也正好讓觀眾將心中的疑問投射入電影中。

    法庭的裁決,能否彰顯正義和找出真相,基本上受制於多個因素──執法人員的調查及提供的資料、控辯雙方律師的唇槍舌劍、證人的供詞、專家的意見和當事人的自辯等等,但當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,亦有涉及利益等,例如律師必會因客戶的利益,以一些有利的證供和法律的條文,盡力說服法庭接納自己解釋的是事實的真相。

    《立場新聞》的案件,與《正義迴廊》看似風馬牛全無關係。但令我聯想起兩者,是律師們的對壘。《立場》案的控方律師,就如《正義》的控方律師那樣,除將涉案的17份文件呈堂外,也將不少不知對案件有何關係的文件也呈堂,例如總編輯的結婚證書,員工合約,公司的財務等等。

    案件發展如何?仍有待下月13,14日處理「永久終止聆訊」的申請的裁決。如申未能成功,案件將於19日至明年續審。因此,此時不能作出樂觀或是悲觀的預測,但對一個普通市民而言,對此案都會抱有疑惑。無論是次檢控結果如何,《立場》亦已停運,但我們仍需要有追求真相的立場。

  • 袁天佑牧師:教牧退休潮和移民潮│要「人」抑要「才」?
    • 25/10/2022

    袁天佑牧師:教牧退休潮和移民潮│要「人」抑要「才」?

    這星期最熱門的話題,當然是特首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,而當中一項重點,就是要搶人才,引入更多內地和外地「高端人才」來港工作。

    最近看到有百多間教會要急聘牧者,這當然是由於教牧的退休潮和移民所引發的。在缺乏牧者的情況下,唯有急聘同工。說一句笑話,不知教會會否引入內地教牧來港事奉呢?不過,這可能性實在不大,因為教會不會用200萬年薪聘請同工的。

    「群羊無牧」是耶穌時代至今的實況,不需太急找人,有時教會中有牧者的缺乏,更容易讓人看見異象,投身牧職。;其二是教會要能吸引新一代的教牧,便需要忠於聖經的異象和使命。

    社會有公義、正直、關懷、憐愛,能接納不同的意見和政見,而不只是讓一種顏色存在,人們才會留在這社會,貢獻這社會。香港需要這些「人」。

    同樣,教會信眾能「行公義,好憐憫」,才能建立彼此勉勵行善和關愛的信仰群體,有公義和憐憫的牧者才會樂意在當中獻出自己,樂意在當中事奉上帝,服侍眾人。

  • 袁天佑牧師:強權永遠不會壓倒真理│黑暗從來沒有勝過光│懷念李怡先生
    • 10/10/2022

    袁天佑牧師:強權永遠不會壓倒真理│黑暗從來沒有勝過光│懷念李怡先生

    李怡先生於數日前離世,消息雖然來得突然,但更重要是感到難過。人終會有離世的一天,早前知悉他患病,暫不能撰稿,也估計病情不大樂觀。但他的離世,最令人感到難過的是,世界上又少了一個能懂得真正愛國、愛香港、愛年輕人的長者。 在他離世後,不少人在不同媒體上悼念,也引述李先生一些令人震奮的名言,其中一句如下:「雖然真理往往敵不過強權,但強權永不能代替真理。」 強權從來沒有能力將真理壓倒,就如黑暗從來沒有勝過光一樣(約一5)。只是人行不義,壓制真理,不愛光,倒愛黑暗;但那「實行真理的人就來接近光」(羅一18、約三19)。 正如李先生所說,「只要堅持真理的人來愈多,真理總有戰勝強權的一天」。但由於我認為強權從沒有能力壓倒真理,所以我想補充的說:「只要堅持真理的人愈來愈多,我們會更見真理的力量。黑暗會變得灰暗,光明愈見長久。」 強權抑真理,黑暗抑光明,是人的選擇,你選擇了甚麼?

    袁天佑牧師:【強權永遠不會壓倒真理】

  • 袁天佑牧師:聖民之死,極為寶貴│人要自省不論在生或離世
    • 20/09/2022

    袁天佑牧師:聖民之死,極為寶貴│人要自省不論在生或離世

    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離世,不單是英國和英聯邦國家人民,連香港人也感到難過。 這幾天在香港,在英國領事館前排隊的人龍很長,在日光暴曬幾個小時,人才能走到館前獻上一束鮮花。但情況郤引起一些人的不滿,認為這是「戀殖」。電視台播放一則訪問,當中有人說「民心所向」,很快便被下架。有明星因曾前往領事館致哀,說了一句「在她庇蔭下,人間福地」,被人在網上指責,要立刻發表道歉聲明,指自己言論「未加深思熟慮」。人第一句說話才是最真的,事後說的補充話,也難掩蓋早前所說心底話。 人人都有一死。一生所作的,不論是善或惡,是偉人,或是小人物,離世後,當世的人或許有人會有清楚的記憶,但一兩代後,便只有歷史的記載而已。所以人對善良的人,在他/她離世時所表達的懷念,實毋須大造文章,作出一些不理智的控訴。 面對別人死亡,看見有些人得到人的敬意,有些人則沒有,甚至是咒詛,在這時刻,人更要自己省察,不論在生或離世,我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嗎?「活人必將這事(離世者的事)放在心上」的意思就是這樣。死去的人的善良,要成為活著的人的榜樣;如果他是惡的,也成為活著的人的警惕!人不要等待到自己面臨死亡時,才發現有很多遺憾,悔咎,覺得浪費了一生。⋯⋯ 袁天佑牧師:【聖民之死,極為寶貴】 🗣️💬💬💬💬💬💬💬💬 The Voice HK FB:低聲道 The Voice IG:@thevoice_hk 「儘管上主看似無語,仍要相信有公義、正義的聲音」 🗣️💬💬💬💬💬💬💬💬 #英女王 #英女王伊利沙伯 #elizabeth2 #英女皇 #英女皇伊利沙伯 #伊利沙伯二世 #伊利沙伯 #queenelizabeth #queenelizabethii #theroyalfamily #theroyals #基督教文化運動 #deltaδmovement #香港 #基督徒 #教會 #信仰 #HKChristian #HKChurch
  • 袁天佑牧師:年輕時負重擔是好的│《明日戰記》的提醒:天灰地暗都要行落去
    • 02/09/2022

    袁天佑牧師:年輕時負重擔是好的│《明日戰記》的提醒:天灰地暗都要行落去

    《緣路山旮旯》、《阿媽有咗第二個》和《明日戰記》,都是幾個星期之間,電影院放映值得觀看的電影,能帶給我們對人生一些啟迪。譬如《明日戰記》表達一個信息:「天可以灰,地可以暗,但我哋唔可以,一定要行落去。結局係點,係我哋自己決定。」結局如何,其實自己不一定能完全的決定,但沒有努力,向結局前進的話,就會一事無成。 9月份,新學年開始,回到學校,很多事情都變了。一些我們認識的老師和同學都離開了。有新的老師加入,但多是更年輕的;同學少了,新同學只是第一年級的學生。但不論老師或學生,都會面對着新的挑戰。不單是疫情影響學習,還有很多政治的元素加在學校當中。老師和學生都要在這困難中摸索怎樣教和學,教些甚麼和學些甚麼! 但不論「天怎樣灰,地怎樣暗」,留在香港的老師和學生都要繼續行下去。我盼望老師能像《阿媽有咗第二個》的美鳳那樣,樂於培育青少年,幫助學生有智慧的思考,能明辨是非。這是上帝給與每一位老師的使命。我也盼望學生在追求知識學問的同時,要追求公義、真理和良善,珍惜身邊的人。這也是上帝給與每一個學生的責任。 「人在年輕時負軛,這是好的。」我盼望我們能在艱難困苦中,如耶利米那樣,經歷上帝更多的恩典,看見上帝的慈愛、憐憫和信實。

    袁天佑牧師:【人在年輕時負軛,這是好的】

  • 《阿媽有咗第二個》觀後感│袁天佑牧師:道歉並不是愛和饒恕的前設條件
    • 23/08/2022

    《阿媽有咗第二個》觀後感│袁天佑牧師:道歉並不是愛和饒恕的前設條件

    《阿媽有咗第二個》中毛舜筠與柳應廷合演一對母子,父母子一家三口,本應有美好的家庭,但大家缺乏溝通。母親雖專心打理家務,但為母的卻不了解兒子,而兒子也不太珍惜所擁有的。另一個主角姜濤失去母親,對獄中的父親充滿着仇恨。 現實就是這樣弔詭。人人對家庭生活都有美麗的憧憬,但現實卻多不完美,充滿着創傷。 戲中兩個父親都做錯了事。他們都為自己的錯誤道歉,但道歉不一定能將事情糾正,不能重新再來,創傷仍在!有時雖有真誠的道歉,但也不一定能得到別人的饒恕。道歉並不是愛和饒恕的前設條件,心中沒有恨,願意擁抱對方,才能產生真正的復和。 何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誤會或傷害,不一定只是單方面的問題⋯⋯ 袁天佑牧師:【愛,要等待,但風雨不改】 🗣️💬💬💬💬💬💬💬💬 The Voice HK FB:低聲道 The Voice IG:@thevoice_hk 「儘管上主看似無語,仍要相信有公義、正義的聲音」 🗣️💬💬💬💬💬💬💬💬 #阿媽有咗第二個 #彭秀慧 #電影 #mirror #姜濤 #柳應廷 #毛舜筠 #家庭 #愛 #原諒 #復和 #母親 #基督教文化運動 #deltaδmovement #香港 #基督徒 #教會 #信仰 #HKChristian #HKChurch
  • 男生不准留長髮?I Swim有師生感情線?教會要停會友聖餐?袁天佑牧師談群體規範和個人自由
    • 30/07/2022

    男生不准留長髮?I Swim有師生感情線?教會要停會友聖餐?袁天佑牧師談群體規範和個人自由

    日前,有中學男生向平機會投訴其學校不准男生留長髮,ViuTV劇集I Swim有師生感情線,引起討論。校規其實是怎樣的一回事?怎樣平衡個人的選擇與群體的規範?同樣,教會的紀律又有什麼考慮?常聽到一些教會有教牧或信徒投訴被停止領聖餐、不准事奉,到底領聖餐和事奉是獎賞還是執行紀律的工具?讓我們思考聖餐和事奉原來的意義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