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小愛基督信仰薰陶 為何遇上生命難題時 卻寧可信New Age找靈媒?──訪《妻迷》編劇張雅麗
自小受基督信仰薰陶,為何遇上生命的難題時,卻寧可信New Age、找靈媒?舞台劇《妻迷》中妻子(唐詩詠飾)將生育看成人生意義,奈何與她丈夫(朱栢謙飾)始終無法如願,最終選擇相信靈媒,卻反迎來最殘酷與絕望的終局。負責改編的張雅麗在「編劇的話」的結尾,引述了兩段《聖經》經文,然後以這句話作結:「當我們太想成為上帝,我們都會成為魔鬼, 就如撒旦一樣。」
劇中妻子和她的前度畢業於天主教中學,其中一幕是二人出席神父的喪禮,舞台中間由沙砌成的十字架被遲到的丈夫踢散後,台上的沙就一幕比一幕散亂。而隨著妻子為了生育開始尋求靈媒幫助,基督信仰的元素也完全消失了劇情中。「無咗神之後,就會好鬱悶。」神父當年由兩人的共同興趣攝影,談到永恆的價值。張雅麗有想像過,劇中的神父如果還在生,可能也會與妻子有一席話,告訴她每個人有各人的份,要感恩神給予我們的,但妻子卻肯定聽不入耳,只會覺得「你幫唔到我,我去搵幫到我嘅人。」
當面對生命的難題──不育時,新紀元和靈媒卻成為更吸引妻子的信仰。劇中靈媒經常提到愛、擁抱、獨特等詞語,本身是基督徒、卻曾有親身經歷的張雅麗形容新紀元和基督教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,正如有牧師曾對她說:「A貨梗係似啦。」可是,兩者核心其實不同,基督信仰要順服神、靠神得救,新紀元卻強調人可靠自己改變。當她寫劇本時有想起〈寧靜禱文〉:求神給我勇氣和力量改變可以改變的、給我順服的心接受不能改變的,並求神給我智慧分辨兩者。
▍編劇現實中曾與靈媒拍拖
張雅麗在基督教中小學成長,大學時也有參與團契並受浸。當時每星期返教會、在敬拜隊事奉、男朋友也是弟兄,但現在回想,她卻覺得當時自己不是「重生得救的基督徒」。在讀演藝學院期間,她漸漸遠離教會生活,畢業後認識了一個沒有信仰的男朋友,後來男友的生意夥伴患上抑鬱症,因為到台灣參與「能量療癒課程」後「療癒」了,便推介他也去台灣學習通靈。
生意夥伴「療癒」後拒絕服藥,最終還是自殺身亡了,但男友卻愈來愈投入這信仰,甚至成為「療癒師」。有一次他跟張雅麗分享,靈魂上身後他打了客人一頓,「好彩我掹住個靈魂,如果唔係真係會打死佢。」一直不想對方覺得自己反對他,但讀過法律的張雅麗這次也覺得太荒謬太危險,終於勒不住自己的舌頭:「如果佢之後報警,你要上庭,咁你同個官講咩?」
▍唔信靈媒就係「意識層次低」?
「我費事同意識層次低嘅人講!」劇中丈夫勸妻子別再信靈媒,卻換來妻子一句「意識層次低」,結果一發不可收拾。對於張雅麗來說,這句對白有根有據有傷痕,因為是她的親身經歷。當時的男友覺得她不明白他,「我個客不知幾感激我,佢對呢個朋友好歉疚,我打佢一身佢舒緩咗內疚感。」張雅麗坦言,自己當時「好傻」,一來想挽留這段關係,二來也因為對方似乎真的有特殊能力,所以有段時間也會混淆,「係咪佢啲先係真理呢?」
與此同時,在基督教環境成長的張雅麗也感到不安,於是在基督教和靈媒之間搖擺,痛苦地祈禱問神:「你可唔可以毫無合理疑點地證明你先係神?」結果,她找到李錦彬牧師,多次親眼見證對方趕鬼,便覺得這信仰是無可推諉的,「經歷咗呢件事之後,我先叫做重生得救,神透過呢個咁血肉模糊嘅經歷,去令我真係頭也不回地確信佢係神。」
在信仰上與男友漸行漸遠,後來更發現對方出軌,張雅麗終究無法挽回這段關係,也沒辦法原諒這個人。她想過要摧毀對方,由當初很想神拯救對方,到祈禱求神不要救他,現在回想是幼稚和不成熟。回到《妻迷》的故事,她形容自己有像妻子也有像丈夫的地方,她沒有簡單複製自己在角色身上,但整個世界也有她親身經歷的部分。雖然沒有直接寫基督教信仰,但她最想講的,正是編劇的話中那兩段經文:
「我們都如羊走迷,各人偏行己路。」(以賽亞書53:6)
「因為,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;凡為我喪掉生命的,必得着生命。」(馬太福音16:25)
文:LikHang
圖:@stfbfc、@chenglcm